蜂鸟影院
返回主站   |   登录   |  注册

欢迎来到湖南省物联网学会



业界动态首页 > 信息资源库 > 业界动态


  • 物联网平台、入口与大数据


    2017-06-30

     最近非常流行的词,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工业4.0等等热点名词都与大数据相关:这次人工智能的流行,源自阿尔法狗在围棋大战中战胜了人类,但阿尔法狗的人工智能实现突破不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而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工智能计算量的限制的瓶颈,而实现突破的。

    物联网平台、入口与大数据

      物联网为大数据提供自动采集的数据来源,而物联网创造的价值又是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实现的。

      智能制造、工业4.0的突破,也是源自大数据技术。

      所以大数据是一座新发现的矿藏资源,这个矿藏的价值还有待于挖掘!

      物联网平台是大数据矿藏的所有者

      当一个新的矿种被发现的时候,必然会开启一个巨大的挖掘矿藏资源的机会。这个机会中,可以通过获得矿藏的所有权来获利,也可以通过为挖矿、发掘矿藏价值提供技术服务来获利。但哪种收益大呢?

      我认为,在新的矿种发现之后,首先应该争取的是矿藏的所有权。拥有矿藏的所有权是矿藏话语权最大的机构,可以自己采矿,也可以自己研究矿藏的发掘技术。

      挣不到矿藏的所有权,才会去争矿藏的使用权。

      挣不到矿藏的使用权,才会去做技术服务。

      对于大数据而言,也有这种趋势,首先争大数据这座矿山的所有权,其次才是去争矿藏的使用权,第三才会去争矿藏相关的技术。

      对于物联网而言,所有数据都要经过物联网的PaaS平台,所以物联网的PaaS平台将拥有大数据这座矿山所有权,所以物联网平台是大数据价值最大的角色。

      而物联网的行业平台,借助于物联网PaaS平台提供的功能,开发出行业应用,拥有行业数据的使用权,所以企业如果挣不到物联网的PaaS平台,就要尝试做物联网的行业平台。

      如果再争取不到行业平台的企业,就要想办法成为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服务商,类似于挖掘矿藏的技术提供商。

    物联网平台、入口与大数据

     

      所以物联网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最有价值的是成为物联网PaaS平台服务商。而物联网平台上的商业规则将会由平台供应商来主导,未来的物联网平台的角色,有些类似于现实中的政府管理角色。

      物联网平台,有可能由物联网的入口企业衍变而来

      既然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是物联网时代价值最大的企业,那么一家企业,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争取去成为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那么物联网的平台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而物联网的平台企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平台型企业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想成为物联网的平台企业的淘汰率会是非常高的,物联网的平台企业都需要在九死一生的竞争后,淘汰掉竞争对手才会成功。

      所以平台型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如果要成为物联网的PaaS平台,需要以下条件支撑:

      1、有一定规模的用户。

      2、有大量的资本支撑,物联网创造价值是由连接数量的量变引起质变而创造价值。只有在超过奇点之后,才能有回报。在达到奇点之前,需要通过烧钱来实现。

      3、要具备核心技术能力。

      4、要有一定规模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

      在平台形成前,需要有以上的能力支持,而通常入口型的企业,容易形成用户的导流,并且入口型企业容易获得资本的投资。所以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有可能是从物联网入口型企业衍变而来。

      通过物联网入口型企业,经过应用积累,沉淀出用户、沉淀出好的应用,从而为成为平台型企业奠定基础。

      现实中,入口型企业容易获得资本的关注

      物联网的入口型企业会有非常多的类型。而大家熟悉的Nest也是一种物联网的入口型产品,Nest是温控器产品,用于替代现在常用的中央空调控制开关。如果智能家居普及,这个中央中央控制开关将会加载更多的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型产品。所以Nest才会以3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借助Nest的入口功能,可以积累用户,搭载更多应用。这个可能是谷歌看中Nest的原因之一。

    物联网平台、入口与大数据

      而国内有入口型特点的企业,也在规划着物联网平台的战略。

    >>详情
  • 云计算和物联网结合,能干什么


    2017-06-30

    说实话,IoT仍然是涉及新技术的新市场,该领域的标准也很少。在IoT的很多领域,标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CIO需要关注的问题。

      那么,你应该如何利用IoT,从哪里开始?

    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两个大热门,它们结合在一起能干什么

      IoT现状

      在开始IoT项目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包括可管理设备和数据及系统的跨学科IT团队,以确保整合、合规和安全等问题,这可能需要使用沙箱的方法;同时还需要确保基础设施可处理这些数据,除非你计划使用云基础设施。

      企业支持很重要,这反过来意味着需要建立业务案例,以及衡量投资回报率的方法。

      总是有一些行业部门倾向于选择新技术,然而,对于IoT,行业通常比较保守。

      IoT实际应用

      对于制造业而言,可返回有关现实世界信息的设备只是当前流程的演变。传输行业受益于传感器数据,可帮助实现预测性维护、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燃油消耗。能源公司已经投入巨资到IoT技术,从智能电表(无需电池)到远程管道和仪表的传感器。IEEE研究员兼非营利组织Weightless首席执行官William Webb表示:“石油泵破裂几分钟的收入损失都很巨大,所以这里值得安装IoT系统。”

      健康医疗受益于监控远程设备,包括安装在病人体内的设备,在家中使用IoT的设备也在增加。

      云计算如何推动IoT

      在考虑如何构建自己的IoT专家团队以及购买和配置所需基础设施时,除了上述不可避免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问题。

      新技术不仅很昂贵,而且所需的技能往往很缺乏,这是很大的挑战。相反地,你可选择依靠系统集成商,他们可使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为你定制解决方案,这在最初阶段很有意义。

      云服务提供商正在通过利用IoT的新解决方案来包装其基础设施。例如,一家领先的大型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套件可提供预测性维护,让你可预测任何设备故障,并可系统地预防故障。还提供IoT驱动的远程监控,其中涉及从资产收集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触发自动警报和操作,例如远程诊断、维护请求和其他操作流程。

      这些服务的主要优势是,曾经手动事件密集流程现在变得动态、快速和自动化。通过利用智能传感器和设备,几乎任何地方的资产都可从远程监控。这可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操作状态,让你快速自动响应当前状况。

      总结

      目前IoT标准尚未广泛推出,通常情况下,IT制造商会通过制定标准来扩大市场和增加收入,这不应该阻碍你部署IoT基础设施来为企业提供稳固投资回报。集成商和云技术提供商已经在提供可行解决方案,为什么不利用它们呢?

    >>详情
  • 物联网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7-06-30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字面翻译是“物体组成的因特网”,准确的翻译应该为“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简要讲就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blob.png

      (1)智慧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IoT在智慧家居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家庭自动化。在智能家居刚出现时,家庭自动化甚至就等同于智能家居,今天它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之一,但随着网络技术有智能家居的普遍应用,网络家电/信息家电的成熟,家庭自动化的许多产品功能将融入到这些新产品中去,从而使单纯的家庭自动化产品在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少,其核心地位也将被家庭网络/家庭信息系统所代替。

    blob.png

      (2)医疗健康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IoT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用手持PDA便捷地联通各种诊疗仪器,使医务人员随时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案信息和最新诊疗报告,随时随地的快速制定诊疗方案;在医院任何一个地方,医护人员都可以登录距自己最近的系统查询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嘱;患者的转诊信息及病历可以在任意一家医院通过医疗联网方式调阅……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将日渐普及,智慧的医疗正日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blob.png

     

      (3)智慧资产管理

      智慧资产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下通过二维码RFID技术,结合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核心需求,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实地极速盘点、资产实地视频及物理指标(温度、湿度等)监控及告警。同时基于OneNET提供的出色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资产数据的智慧分析与处理。

      以相关设备的泛连接和海量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引擎,为企业资产管理、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采用B/S架构,软件全部固化,免除了用户复杂的软件安装配置操作,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即可对机房环境和机房设备实施远程监控,方便,可靠,安全!

    blob.png
    >>详情
  •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国际态势分析


    2017-06-30

     一、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物联网正加速渗透到生产、消费和社会管理等各领域,联网设备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各大咨询机构普遍认为物联网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麦肯锡预测2025年物联网对全球经济影响将达11.1万亿美元。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于2017年1月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简称《物联网分册》),提出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强化产业生态布局”等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产业生态构建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进行重点分析。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2009年就提出“感知中国”战略,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大力推进其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产业界的努力下,我们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1 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物联网分册》指出,2015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7500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我国机器到机器连接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全球总量31%。“十三五”期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一方面,全球范围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发展,各大咨询机构普遍预测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有爆发性增长。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60亿,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1.9万亿美元,IDC也给出1.7万亿美元规模的预测。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物联网企业更多集中在感知层和传输层,随着物联网在各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产业重心将向软件和数据服务方向转移。

      从全球物联网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物联网分册》提出“十三五”末期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2.2 四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领域)建设的成效初步显现,无锡、重庆、杭州、福州成为全国物联网发展领先城市。

      从全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分布来看,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各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龙头,在芯片、传感器等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环节具有较强产业积淀。无锡截止到2015年底列入统计的物联网企业达到1171家,营业收入突破1688亿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

      珠三角地区拥有远望谷、先施科技等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物联网产业规模领先全国。2014年,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2400亿元,物联网相关企业达到3100家左右。

      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代表,在软件、传感器、信息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截止到2016年列入统计的物联网企业达到195家,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

      2.3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巨头成为新兴力量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包括新大陆、远望谷、银江股份等。

      去年至今,我国互联网领域和传统行业领域巨头瞄准物联网蕴藏的巨大产业价值,快速切入并不断加大投入,成为驱动产业增长的新兴力量。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大力发展物联网平台服务,并与传统行业领军企业展开合作,多种手段进军物联网市场。当前,阿里智能已有100多个生活品类达到智能化,成为全球储量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百度天工专注工业物联网,在工业、能源、物流等行业领域形成一批解决方案;腾讯物联云平台已吸引5000个合作伙伴加入平台实验,推动消费和工业领域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

      除了互联网企业,大量传统行业巨头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在资本市场布局物联网产业。楚天高速收购物联网终端应用企业三木智能,实达集团收购物联网平台企业中科融通。据报道,我国A股已有84家公司切入物联网领域,市值超过1.37万亿元。

      2.4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物联网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集中度低、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特点,且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类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尚不成熟,创新发展空间极大,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切入。随着我国“双创”战略的推进实施,物联网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方面,高校和各大物联网产业协会组织的双创比赛受到广泛关注。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异常火爆,前三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报名参赛队达到4000支,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0000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全球多家物联网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和企业,举办全球物联网大赛,有力促进物联网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探索。

      另一方面,物联网创造了巨大的创业机会。通过粗略统计,新三板挂牌物联网企业数量达到267家,企业每年新挂牌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图1)。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面临国际竞争与挑战

      全球范围内普遍看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物联网已成为互联网后最大风口。近年来,各路领军企业纷纷加大对物联网投入,意图打造产业生态。在此形势下,《物联网分册》提出“强化产业生态布局”的重大任务,以强化我国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能力。

      3.1 全球物联网产业生态竞争拉开序幕

      “十二五”初期,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中小企业自由成长。随着物联网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逐渐显现,以Google收购Nest和GE推出Predix平台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互联网、传统行业等各方巨头企业纷纷加大投入。

      一是围绕产业链进行投资兼并,填补在物联网产业关键环节的布局空白。据《物联网白皮书(2016年)》统计,2015—2016年8月MEMS传感器产业已出现20余起重大并购事件。物联网领域的并购规模也创下新高,例如,软银瞄准物联网巨大市场以320亿美元收购ARM;高通则以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以弥补物联网领域技术短板。

      二是积极展开产业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IBM与博世于2017年2月展开全方位合作,在IBM Bluemix和Watson物联网平台提供Bosch IoT套件服务。各大巨头发挥行业影响力,围绕技术、标准、产业和应用等组建产业联盟。AT&T、IBM、诺基亚等企业近期发起成立物联网网络安全联盟,以应对物联网安全挑战。总体来看,巨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展开兼并整合成为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为全球物联网产业生态竞拉开序幕。

      参考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各大企业均将打造物联网平台作为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举措。

      从整个物联网行业角度来看,物联网平台可以加速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有利于打通不同行业应用壁垒,促进开环应用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打造物联网平台将把握物联网感知层到应用层的数据枢纽,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应用开发资源的整合能力。因此,物联网平台成为物联网产业热点,数量和营收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球知名物联网平台数量已超360个,约70%平台于2013年之后新增,平台的营收规模在未来5年预计将以33%增速持续增长。

      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企业以不同方式加紧布局物联网平台,Amazon、Microsoft、IBM等基于已有的云计算平台推出物联网平台服务套件,GE全力打造Predix平台,PTC积极并购ThingWorx、Axeda等平台企业,大量运营商则与平台企业Jasper积极展开合作。

      从整体竞争格局来看,不同类型的巨头企业围绕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各自优势,展开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建设。

      一是IT服务商,以Amazon、Microsoft、IBM等为代表,充分利用自有的云服务平台和认知计算平台形成的各类工具和能力,面向芯片和传感器等硬件制造商提供开发套件,推出端到端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传统制造企业,以GE、西门子等为代表,发挥各自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利用Predix、Mindsphere等平台与云基础设施服务商、工业软件开发者等展开合作,向物联网和数据服务企业转型;

      三是电信运营商,以Vodafone、Verizon等为代表,把握NB-IOT、eMTC等低功耗广域网商用机遇,发挥连接服务和开放平台服务的优势向应用领域延伸;

      四是互联网企业和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以苹果等为代表,发挥服务、终端入口和用户规模等方面优势,基于平台与各类硬件厂商展开合作,积极拓展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消费领域应用市场。

      当前,成熟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尚未出现,各大巨头企业在未来几年将处于布局建设的关键期,相互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3.2 我国四大阵营领军企业展开布

      在全球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和竞争的总体形势下,我国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传统行业企业中的领军企业纷纷入局,着手打造产业生态。

      互联网企业作为我国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和龙头,依靠电商、社交、搜索等平台化服务积累大量用户规模,并具有突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围绕硬件连接和数据分析布局操作系统和云平台,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力量。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智能云平台、MiCO操作系统、YunOS操作系统成为其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目前已与超过40家硬件厂商合作,打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终端领域。

      我国电信运营将NB-IoT作为抢占未来物联网市场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规模组网,并围绕平台全力拓展行业领域应用。以中国电信为例,截止到2017年4月已建设超过15万NB-IoT基站,并提出将围绕平台为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厂商提供完整开发环境,深耕9大应用领域和3000大客户。

      我国通信设备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也积极展开物联网产业生态布局。华为提出“1+2+1”的物联网战略布局,推出OceanConnect平台、LiteOS等实现平台、操作系统、芯片等物联网关键环节布局,与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企业展开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开放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在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行业领域,三一重工、海尔等领军企业相继推出根云、U+等云平台,一方面与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展开合作,一方面向行业内合作伙伴开放自身资源和能力,着力打造工业物联网产业生态。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和传统行业企业等四大阵营企业从各自优势出发,整合产业资源,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建设。在新一轮物联网发展布局的关键窗口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也同样突出,包括:

      一是物联网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平台已开展多年探索并进入国内市场;

      二是传感器等基础核心环节依然薄弱,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

      三是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面临体制机制等方面制约,闭环应用难以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价值;

      四是安全问题突出,需要在防护制度、标准体系、技术产品等方面全面加强。

      当前,我国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前景广阔,面临的国际竞争同样严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结合《物联网分册》相关部署,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在行业、消费、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规模应用,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详情
  • 物联网深度报告


    2017-06-30

     1、物联网深度融入生活场景,爆发条件成熟

      1.1、背景:互联网获客成本提高,以物互联时代正式开启

      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饱和,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据CNNIC统计,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网民总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已趋于缓和。2016年全国网民规模总数为7.31亿人,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6.95亿人。用户总数正趋于饱和,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同样意味着获客成本的迅速提升。

    \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市场增速的放慢使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逐年提升,线上市场的饱和迫使他们将注意力由线上转移至线下。以阿里巴巴为例,2013-2015年阿里巴巴营销费用分别为45.45亿元、85.13亿元和113.07亿元,淘宝活跃买家分别为2.55亿人、3.50亿人和4.23亿人。假设其用于阿里云等创新业务的营销费用占比逐年为30%、40%和50%,则2015年淘宝获客成本由之前的38.33元/人增加到了77.45元/人。

    \

      在以数据称王的当下,线上数据获取渠道的逐渐枯竭促使互联网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至线下,而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线下和线上的最终途径正成为他们投入的重要方向。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智慧零售、共享经济等以物联网为主要工具的商业模式正取代工业物联网成为物联网商业化的主流,甚至是引领未来几年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生力军。

      物联网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一个全球化的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物联网市场将从2016年的93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8300亿元,整体规模将以倍数增加。根据IDC的统计,201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总投入为7369亿美元,而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128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02%。未来几年,物联网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

    \

      作为物联网软件和数据传输的载体,2016年全球物联网安装设备已达到148.66亿台,而五年后全球设备数量将超过300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0.2%。而根据联合国预计,2020年世界总人口将处于73亿和85亿人的区间,如果以70%的互联网渗透率计算,2020年全球互联网人数范围将在51亿和60亿之间。

      从数据终端数量来看,如果把用户比作互联网时代数据产生的终端,那么到2020年物联网的终端数将是互联网的五倍以上。未来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也将在量级上大幅超过互联网。而相比单纯的互联网用户行为,物联网传感器分布在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所产生的数据将更为具体。

    \

      1.2、爆发条件的演进:从传感器成本的下降到低功耗广覆盖技术的出现

      条件一:传感器成本的下降使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等。据IDC统计,2015年全球对传感器的投入占对物联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2020年,对传感器方面的投入将突破3151亿美元,远超其他技术。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底层配件,是支撑整个物联网运行的关键设备,投入量越大意味着未来可获取的数据越多。而对于物联网运营商而言,大规模投入传感器的基础仍在于其成本的持续下降。

      传感器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有明显下降趋势。由于传感器行业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约18个月便要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同时价格维持不变。因此在过去十年间,一些传感器的价格猛降了100倍。此外,MEMS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成本进一步下降。近几年全球传感器出货量大幅增长,但行业营收却增长不大。根据ICInsights预测,2016年-2020年所有半导体传感器的平均售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而前五年大约是-2.5%。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市场的竞争饱和将成为传感器持续降价的主导因素。在这样的条件驱动下,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将成为必然趋势。

      条件二:低功耗广覆盖技术的出现使物联网链接更为持久广泛

      目前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方式还是以WiFi、蓝牙及ZigBee等技术为主,应用于室内和短距离数据传输场景。据统计,目前短距离连接的极限是WiFi和蓝牙的200米,这意味着大范围的室内场景和远距离数据传输场景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因此而受限。

      随着物联网连接环境和物品种类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对物联网的应用在通信技术的连接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当下作为远距离通信主要手段的2G3G4G技术能耗高,同时更适用于庞大数据量传输,在低频次应用场景中并不具备高效性,因而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对低功耗远距离传输技术的需求。

      近年来,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PWAN)快速兴起,以功耗低、距离远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市场的注意。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可分为非3GPP组织主导的基于非授权频段的LoRa和Sigfox等技术,和3GPP组织主导的基于授权频段的eMTC、NB-IOT和EC-GSM等技术。此前,Semtch公司的LoRa技术和Sigfox公司的Sigfox技术已经率先开始商业化,但因为存在信号干扰等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广泛应用。2016年,3GPP组织正式推出eMTC和NB-IoT标准技术,基于授权频段的突出优势迅速吸引大量厂商跟进。

      以最具代表性的NB-IoT为例,低功率广域网技术相比传统物联网通信技术具备以下几类优势。

      一、覆盖范围更广:其基站发射功率比LTE和GPRS基站更强,覆盖范围达164dBm~15km,因此地下车库、地下室和地下管道等信号阻碍很大的地方也能进行覆盖。

      二、数据容量更大:NB-IoT的上行容量比4G提升了50-100倍,允许接入的设备数量也因此增加了50-100倍。

      三、电池寿命更长:NB-IoT数据传输速率是65kbps,加上eDRX省电技术和PSM省电模式通过延长设备空闲时的休眠时间优化了用电效率,NB-IoT终端设备在AA电池下供电可以工作10年。

      四、三种部署方式:厂商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独立部署、保护带部署或带内部署。其中独立部署需要独立频段,不会形成信号干扰;保护带部署是利用LTE频带边缘的保护频段但信号较弱;带内部署是直接使用LTE内的空闲波段。

      五、芯片成本低:由于对速率、功耗和带宽的要求都很低,NB-IoT芯片的DSP(数字信号处理)配置较低,PA(功率放大器)较小,均衡算法也较简单,整体降低了芯片成本。

      因为技术的演变,使得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低功率广域网技术已在智能计表、地质勘测等领域首先展开应用,并逐渐与垃圾站、消防用品等低频次城市资产相结合,在智慧城市这一领域将物联网的连接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低功率技术将有望进入更多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发挥广域数据传输和低功率节能特性,远距离资产跟踪(如共享单车等)和小型设备通信(如可穿戴设备等)将成为LPWAN对物联网整个产业的新的开拓方向。同时更多的长尾物品将因为这类技术的成熟陆续加入物联网的连接范畴,使数据源的量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1.3、持续的渗透:从幕后到台前,融入ToC经济

      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是驱动早期物联网发展的两大要素,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和数据传输有效提升了这些场景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因为其后台辅助性技术的性质而没有得到明显的市场化推动。随着成本减少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得以更为贴进用户的日常活动,以可穿戴设备、新零售和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ToC经济体系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崛起。

      政府积极推动以智慧城市为主体的物联网相关工程建设。国家在过去几年对智慧城市的高投入成为了推动早期物联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以提高民生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为驱动,在智能电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植入物联网传感技术,而物联网设备通过识别和感知而形成的数据将成为政府用以提升公共事业发展的基础。当然,单纯的政府订单驱动无法长久维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而物联网技术对于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则使企业端对其投入大幅加大,并使之成为未来几年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方面,物联网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工业制造领域,以感应技术取代了人工在供应链管理、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以及能源管理等环节的投入,体现出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等优势。以思科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例,思科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FANUC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机器运行温度等数据,有效防止某工厂生产机器的宕机问题,为其节省4000万美元的成本。

      随着投入成本减少和通信技术进步两大条件的成熟,物联网以物替人的特性得以延伸至那些原本因为成本过高和通信范围受限等因素影响而无法布置的场景中。在物流、交通出行、商贸零售等领域,物联网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布局。

      在经历前几年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已出现在更为接近最终用户的经济环节中,如可穿戴设备、新零售和共享经济,我们看到物联网技术正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融入最终用户的消费行为,这使用户数据和物联网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这些数据的最终导向将是提升整体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同时为之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可穿戴设备:与用户行为深度融合,低功耗有效解决痛点

      2.1、行业持续增长,以设备为端口获取数据

      可穿戴设备以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携式的智能娱乐和监测服务,并以此获取用户日常行为数据。2015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全年增速超过470%,在2016年后增速趋于稳定,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达到487.1亿的市场规模。

      就目前产品种类而言,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头戴类、腕带类、携带类和身穿类产品,其中以腕带类的智能手环、手表为主流,并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作为主要数据传输手段。

      以智能手环为例,产品一般包括六类传感器

      (1)加速度计:主要用来记录行走步数的。加速度计通过测量方向和加速度力量,能够判断设备处于水平或是垂直位置,来判断手环是否移动,从而达到计步操作。

      (2)光学心率监测器:普遍使用LED发光(绿色)照射皮肤、血液吸收光线产生的波动来判断心率水平,实现更精准的运动水平分析。

      (3)生物电阻抗传感器:通过生物肌体自身阻抗来实现血液流动监测,并转化为具体的心率、呼吸率及皮电反应指数。

      (4)环境光及紫外线传感器:模拟人类眼镜对光线的敏感度,可以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来判断时间。而紫外线传感器则可监测到光线中的紫外线指数,实现防晒提醒操作。

      (5)GPS全球定位系统:由于耗电偏重,所以在普通运动手环中尚未普及,只有一些定位专业运动监测的运动设备才具备GPS芯片,用于记录用户的地理位置、跑步路线等。

      (6)皮电反应传感器:检测出汗水率,配合加速度计及先进的软件算法,有利于更准确地监测用户的运动水平。

      可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在用户端最早实现的直接应用,凭借它的便携性和满足用户对健康等数据指标的追踪需求在近几年迅速打开市场规模。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市场的主要领军者有苹果、三星、小米、Fitbit等信息技术厂商,而他们之所以在这块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和其他智能产品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用户健康数据。

      2.2、关于数据的需求贯穿了用户和供应商的商业行

      对于数据的了解和应用贯穿了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使用的目的和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从用户端层面来看,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目的首先集中于对自身健康数据的追踪,根据AC创新平台统计,以此为目的的用户比例达到70%以上。追踪数据的结果则引出了他们针对日常运动饮食和健康调整等其他消费行为。其次,50%~60%的用户基于GPS定位和消息提醒而使用可穿戴设备,借助产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满足了他们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只是前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设备作为物联网端口的布局,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商业化行为。

      搭建与自身硬件产品配套的软件平台是几乎每个开放商的必行之路。一方面以平台为纽带链接自身的其他产品,与可穿戴设备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开放化和数据共享,以精准营销、引入餐饮、零售和保险等第三方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以小米为例,其以小米运动APP为平台,在商店端口引入减肥套餐、运动鞋和智能体重秤等周边产品,同时在健康周边、训练中心等端口提供健康数据统计和运动咨询等服务。在平台开放性方面,小米拥有口袋减脂营、大都会人寿、众安保险、远盟康健等第三方合作伙伴,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以及合作伙伴在健康、保险等细分领域的业务积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

      2.3、低功耗技术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痛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影响用户购买或者持续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也就是(1)设备难以独立于手机和(2)电池续航效果差。

      通过统计主流智能手表/手环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智能手表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完全独立于手机运作,同时电池续航能力较差,华为和AMAZFIT虽然可以续航长达5-6天,但也是在关闭了多数功能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的。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智能手表目前已具备离线支付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之后,手表也将成为用户移动支付数据的收集端口。

      相比之下,智能手环的功能仍集中于对用户健康数据的采集跟踪,而因为蓝牙通讯手段的单一性使其连接范围依然受限于10米之内,数据的传输无法做到独立于手机或实时同步。智能手环续航能力差主要是由手环内多类传感器和蓝牙通讯的功耗造成。虽然目前以小米手环2为代表的产品陆续使用功耗和成本更低的蓝牙4.0技术,续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对于设备续航能力的持续提升将是开发商持续投入的方向。

      在低耗技术的发展下,特别是NB-IoT的推广应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对于能耗低、覆盖广的通信需求将得到满足。NB-IoT媲美于4G的覆盖距离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独立于手机并直接向后台传输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与此同时,NB-IoT远低于蓝牙的功耗程度将大幅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3、新零售:构建线下数据渠道,服务零售实体发展

      3.1、四大因素决定线下零售对于物联网的需求

      在认知时代,受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催生的“智慧消费者”正颠覆着传统零售行业的模式。根据IBM调查,有四大因素正在改变零售业的格局。(1)客户预期的提高决定着他们对个性化和快速响应营销手段的需求;(2)对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渴望推动了自助式零售技术的大范围应用;(3)线上线下的连接将有效帮助零售商和客户互动的提升;(4)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的利润下降让零售商对成本控制绞尽脑汁。

      物联网在零售业的影响最早体现在RFID对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提升,从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商品识别等方面实现整体的管理解决方案,以此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仓储成本的下降。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大幅精简了线下支付流程,同时成为线上线下联通的一类渠道。以ibeacon为代表的室内定位技术为精准推送以及商品营销策略提供了分析依据,满足了顾客对于个性化促销的需求。在后知后觉间,物联网已从后台辅助技术延伸至零售行业的多个角落,从物理角度来看它正替代人工解决越来越多的繁琐工作,并大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而以ibeacon、移动支付等糅合线上技术的解决方案也成为了线下实体零售商店连接线上、获取用户数据的必要手段。

      3.2、互联网公司转战线下,布局新零售

      在2016年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宣称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之后,在短短4个月里,阿里巴巴先后完成了对三江购物的股权投资、银泰集团的完全私有化,以及和上海百联集团基于新零售的战略合作。通过并购和合作,阿里巴巴大规模地布局线下业务,同时将其支付宝业务以及互联网用户资源导入线下实体零售,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对接。而在马云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前,与阿里巴巴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盒马鲜生已经实现了其线下新零售的布局。

      盒马鲜生超市是首家支付宝会员生鲜实体店。超市的第一特色是全店不收现金,只能用支付宝或者盒马APP进行扫描支付。盒马的支付模式在消费环节通过二维码建立起为一个强制性的数据上传渠道,它从线下为盒马以及支付宝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数据。简单来说,二维码扫描手段就是对用户数据信号的接收,通过支付宝和盒马App渠道传入线上分析平台,经过分析处理后再回传给盒马和支付宝进行商业使用,从而在零售前台环节建立起一个物联网的闭环。日用饮食和生鲜零售的线下消费属性使盒马这类实体店铺具备较高频次流量,而短距离的外卖配送则通过吸引线上用户将覆盖直径扩大,再加上阿里的导流,盒马的用户量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进而保证了盒马数据分析资源的充足。

      在物流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也贯穿了盒马整个微链系统。为方便拣货员分区拣货,每个商品必须贴上电子标签,从而实现SKU、库存、价格、促销等线上线下的数据同步。在射频分区拣货过程中,拣货员以移动终端扫码电子标签完成商品分拣。之后,扫码后的商品在悬挂后几十秒快速周转至后台,以实现合单派送。最后派发至配送人员手上进行配送,整个过程大概在10分钟左右完成,而物联网电子标签技术则在当中扮演提升效率的至要作用。

      3.3、AmazonGo,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实体零售

      2016年12月5日,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Go。AmazonGo颠覆了传统便利店、超市的运营模式,使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彻底跳过传统收银结帐的过程。

      AmazonGo概念商店中,物联网传感技术可谓无处不在,顾客凭手中手机App扫描进店,同时入口摄像头对顾客进行人脸识别。当消费者在货架停下时,摄像头会捕捉并记录他们拿起的商品,而装配在货架上的摄像头则通过手势进行辅助识别。另一方面店内麦克风根据环境声音判断消费者所处位置,并以此为辅助依据进行店内地图绘制,而货架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以及荷载传感器则用以记录消费者取走了哪些商品或者放回多少商品,并实时将数据传输回后台信息处理中心。最后,在顾客离店时,出口传感器会扫描记录购买商品并根据后台数据进行辅助确认,同时自动在消费者账户上结算金额。

      AmazonGo通过对物联网传感器大范围的应用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以此代替传统零售商店人工的视力、听力、判断力以及最后结账能力,一方面简化顾客消费流程并提升他们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则大幅提升整个实体店的运营效率。

      与阿里巴巴相似,Amazon作为互联网领域巨头,它对于线下零售的物联网技术投入除了实体经济盈利外还有对线下消费者数据的采集。在AmazonGo中,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用来分析顾客的购物偏好,以便后续为他们发送精准推送;依靠麦克风实现的店内地图绘制则向店家显示了哪几款产品属于“爆款”,协助其有效管理库存;支付系统收集了用户消费数据,为金融增值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从盒马到AmazonGo,这是一个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渐进化成熟的过程同时对其他线下场景也有着复制借鉴意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大规模布置和运营传感设备所产生的费用将比人工成本更具吸引力,通过物联网实现的以物替人将使整个实体店运作更具效率;低功耗通讯技术的逐渐渗透将使整个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大、传感器覆盖面更为完善。届时,基于AmazonGo理念的智能零售商店将具备更高的可行性。

      4、共享经济: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数据长尾连

      4.1、物联网是解决共享经济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所在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假设以报告中对未来五年年均40%增速的假设进行估算,则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万亿元。

      从细分领域来看,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等领域形成的融资规模分别为700、325、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10%和174%。交通出行仍是当前共享经济最热门领域,在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深入影响日常消费经济后,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等概念也于近几年快速进入公众生活。

      共享经济主要针对解决的是经济资源配置不充分的问题,而导致整个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包括供求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消费行为信息等。虽然现有的共享经济平台通过信息分发和交易撮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供求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但是对于产品质量、使用信息等仍无法做到完全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能通过移动设备、传感器、定位等物联网技术对产品质量和用户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则将有效解决这类信息“黑箱”问题。

      以汽车短租这一共享模式为例,当没有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情况下,短租平台所提供的车辆信息以及用户的使用行为都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如果对车内各类布局布置传感器联网后后,车辆数据的共享机制将得以实现,对于车辆的初始状况和使用状况都能做到更透明的信息跟踪,从而让将这一共享模式的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物联网将是解决共享经济信息不对称痛点的最后关键所在。结合我们之前对共享经济行业规模的预测以及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刚需地位,未来几年共享经济领域对于物联网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将呈持续增长趋势。传感器的布置和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将是共享经济供应商的主要投入方向。而基于对成本控制和数据有效传输的考虑,供应商也将积极就NB-IoT等低功耗通信技术与芯片供应商和网络运营商展开合作.

    >>详情
1 2 3 4 5 6 7 8 跳转到:GO